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交建的TOP20三级公司、隧道专业领航企业,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公局四公司”)踏着国家发展节拍,把握“央企入桂”机遇,秉承“让世界更畅通,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向前迈进,始终不忘建设“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一流企业的愿景,磨砺出了行业领先的实施工程技术和管理方略,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和稳健发展。
乌江,贵州省内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乌江河谷深邃,两岸高山险峻。由一公局四公司承建的德余高速公路乌江特大桥宛若长虹卧波,跨越乌江两岸。
乌江特大桥全长1834米,主跨504米,为目前世界最大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建设乌江特大桥所需的1.3万吨钢结构中,作为拱桥主拱圈骨架的拱肋节段共有60个,重量最大的达157吨。如何保证在高空精准拼接、精确安装,是个巨大难题。
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德余高速公路乌江特大桥,全长1834米,主桥跨径504米,是世界最大跨径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项目建设团队在国内首创运用拱、柱、梁全固结无支座整体式受力体系,实行“全栓接”,即全桥主拱、立柱和桥面梁等钢结构全部通过高强度螺栓进行连接。乌江特大桥因此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大跨拱桥运用全栓接技术工艺建设的桥梁,结构新、精度严,施工难度居世界同类型桥梁前列。
“整座桥的钢结构都以高强度螺栓进行连接,这对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容许最大误差仅有3毫米,技术难度非常大。”据乌江特大桥项目负责人王志金介绍,大桥拱肋、风撑之间全部采用高强螺栓连接,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全桥22万颗螺栓孔的位置不能有丝毫错位。项目建设团队创新提出“厂内卧拼+现场立拼”双拼工艺及原形复位安装操控方法,将精度严密控制在误差范围以内。拱肋风撑连接装配化、拱上立柱连接装配化、桥面梁连接装配化、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装配化……在全栓接装配式体系下,风撑安装连接仅需1天便能完成,相较于传统焊接体系,效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可实现拱肋、风撑同步安装,增加拱肋悬臂拼装的稳定性,降低安全风险。
乌江特大桥项目只是企业突破技术难点展现强大履约能力的一个缩影。在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广西第一长隧南天高速公路燕来隧道长6.3公里,穿越地质灾害频发的喀斯特地区,围岩多是泥岩、砂岩,稳定性差、施工难度高。“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强化‘四新’技术应用,攻坚克难,快速推进隧道建设进度,创造了单月掘进660米的纪录,展现‘中交速度’。”项目负责人李唐军说。
660米的“中交速度”得来并非偶然。据李唐军介绍,隧道施工怕软不怕硬,面对松散的围岩地质,项目大力推进全机械化配套施工,引进了三臂凿岩台车、拱架安装台车、自行式仰拱液压栈桥等先进设备,运用信息化管控中心、H3S全息三维实景大数据等新技术,解决了掘进过程中的多项难题,隧道施工平稳高效推进。此外,长隧也带来了通风难的问题。项目团队为此增加了多个局部风扇保证通风效果,极大改善了洞内作业环境。同时,项目通过增设斜井,多点施工,为隧道建设如期实现既定目标提供了保障。最终,历时730个日夜,燕来隧道建成通车。
“对于中交人而言,每一个工程都倾注了自主创新的心血。”一公局四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赖庆招说。
近年来,一公局四公司高擎科学技术创新的大旗,在交通建设领域不断谱写中国建造的辉煌:世界最大跨径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中国高速公路第二跨径悬浇拱桥、贵州第一长隧、广西第一高墩……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进程中,都留下了一公局四公司建设者栉风沐雨的身影,接连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重大奖项。
行远知足力,点滴见匠心。近年来,一公局四公司先后承担了梧柳、河百、荔玉、九永、德余等高速公路及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等多项重特大工程建设任务。公司建设者秉承“交融天下、建者无疆”的企业精神,以工程过硬显政治担当,树起一座座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工程丰碑。
“公司干的工程大部分集急难险重于一身,任务艰巨,但使命光荣。”一公局四公司总经理姜晓博说,由于很多工程都位于大山深处,需要跨越高山峡谷,每一步都不容易。
2017年,一公局四公司参建的广西河百高速公路遇到了罕见难题:位于陡峭悬崖上的新烟隧道在施工中发现多处溶洞,最大溶洞跨度24米,深78米,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很多地质专家赶到现场查看,也忍不住摇头:“条件之困难、规模之大,国内公路隧道罕见。”
中交的建设者在世界级难题面前没有退缩,公司领导、专家直奔项目蹲点帮扶,与一线建设者同吃同住,一个个优化比对技术方案。奇迹背后,是“惊险万分”。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探索、连克重重困难,终于研究出了“洞中架桥”的新方案,在隧道内架设了一座跨径37米现浇箱梁跨越溶洞,目前依然是国内公路隧道内的最大单跨桥梁。2018年11月,河百高速公路历经3年建成通车,广西东兰县终于结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在贵州北部、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之间,横亘着一条长约300公里、宽约150公里的山脉——大娄山山脉,成为贵州北上、川渝南下的巨大障碍。2018年9月,兰海高速公路重庆至遵义段(贵州境)扩容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建设者开始了攻坚贵州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史无前例的“贵州第一隧——桐梓隧道”的历程。地质勘探和线路设计表明,桐梓隧道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地质灾害和施工困难。全长10.5公里的桐梓隧道为大跨径特长隧道,穿越3条断层破碎带,融合了复杂断层、高瓦斯、煤层采空区以及溶洞、暗河、突泥涌水等各类风险。据项目负责人逯啟凯介绍,为了攻克隧道的重重难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行机械化减人、智能化换人等相关举措,实现隧道全工序机械化配套作业,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全方面提高了工效品质、工艺标准。
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近年来,在助力中交集团全面建成行业一流企业的征程中,一公局四公司坚持“城市化+专业化+区域化”战略方向,坚定向城图强,产业版图上的许多“链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产品类型更加多元。“十三五”期间,一公局四公司重点打造了公路、市政、房建三大主业,稳住了行业地位;“十四五”以来,按照“围绕主业、有限相关多元”的发展思路,适度拓展流域治理、城市更新、乡村振兴、装配式构件、抽水蓄能等领域,业态涵盖范围广泛。姜晓博透露说,近年来,公司在“大交通”“大城市”“江河湖海”同步发力,成功摸索出一套“中交路径”,形成了多点支撑、多元发展格局。
市场布局更加合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发展机遇,在广西、贵州等传统市场精耕细作的基础上,成功挺进了广东、重庆、四川、云南、江西、湖南等新市场,基本形成了“东西联动、南南并重”的市场区域网。此外,公司积极践行中交集团“海外优先”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成功进入尼泊尔等国别市场。
商业模式灵活性更好。以EPC+O模式,成功进入了昆明滇水生态环境建设、重庆绿色产业园等领域;以投资模式,实施了武鸣装配式建筑等城市新产业,打造广西一流、国内领先的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以EPC模式,开发了中马产业园金鼓江区域综合整治、岑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贵港污水处理等项目;以“基金+施工总承包”模式,承接了桂柳改扩建、大凭高速公路等项目,以专业的服务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推进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大幅延伸,成为助推公司发展的强劲引擎。
置身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处处可见热气腾腾的生产场景。这一中马两国共同开创的“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平台,已成为“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的关键枢纽。一公局四公司参与建设的金鼓江区域综合整治与开发项目,地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核心区域,未来,一座宜商、宜居、宜游、宜工、宜学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将在这里平地而起。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由该公司打造的中马钦州产业园“蓝色海湾”项目,成功入选广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整治样本。
距离钦州600多公里外的另一个向海城市——深圳,一个大型市政项目已顺利建成通车。作为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十大重大交通项目之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段下穿改造工程备受各方瞩目。从南宁到深圳,在这片改革的热土上,一公局四公司的建设者将速度、效率、创新、转型等新理念融入到项目建设中,获得了多方肯定。
“践行‘大城市、大交通’战略,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政府重大战略,作为‘国家队’,咱们不可以缺席。”赖庆招称,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圈建设等,是一公局四公司加快“造链、建库、布网”步伐的重要一环,不断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集中资源全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截至11月底,该市已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1个项目4977套,其中产业园区配套建设4个项目2723套,存量闲置住宅改造改建11个项目814套,其他方式建设6个1440套,助力新市民、青年人实现在襄“安居梦”。
茂霞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是拥有400年历史的原始古寨,石城寨、自然田园、百年古树交相呼应,形成独特的园林式村落景致。
智能建造赋能海南“第一高楼”“拔节”生长——海南中心项目展现智能建造新高度
今年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近日,海南省2024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安全生产标准化与智能建造观摩会在中建三局海南中心项目顺利举办。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建筑垃圾的产出量慢慢的变多,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不小压力。
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马鞍山中心”)深入贯彻“惠民公积金、服务暖人心”服务提升三年行动和《关于加快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要求,将数字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便民服务升级之中,以群众所需的业务场景为牵引,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关键小事”。
湖北探索危旧房改造新路径 拼抢高水平发展“杆位” 武汉21街坊危旧房合作化改造试点开工
春日和煦五月行 名城古建匠心凝——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开展《适应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需要的传统建筑工匠建设培育和技能提升路径研究》课题调研
联系人:陈经理
手机:18239189925
电话:13782648128
邮箱:547755487@qq.com
地址: 河南省焦作市民主北路